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暑假期間,在金石堂發現了這本剛在7月出版的書~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這標題,有兩個部分,吸引住我....讓我把它買回家:
1.沒有資優班
2.芬蘭教育
看過蕭富元所寫的「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讓我開起對芬蘭教育的好奇心
之後,又看了黃世嘉寫的「北歐魅力I.C.E.~冰國淬煉的生活競爭力」
對於芬蘭的創意生活感到十分羨慕
我很佩服作者所寫的這本「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因為,她走訪了芬蘭大大小小城市、鄉村
去敘述、探討芬蘭教育的完整樣貌,
將芬蘭這個風靡全世界的「教育」名牌
帶領台灣讀者更深入的了解芬蘭教育的風貌
對於書的標題,實在是讓我有很深的感受
因此,很想了解這麼重視教育的國家,和台灣現階段的差異
我相信,很多家長,以自己小孩是資優生為傲
自己的同學,有很多人真的是超級資優生
他們的能力與目前的成就,真的是讓我覺得十分佩服
然而,由於現在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在學校,我看到許多被忽視在後的後階段學生
我常在想,重視資優或是好學生,真的是比較好的教學理念嗎?
別說什麼...政府給的教育經費實在嚴重不足
城鄉資源的差距,真的是非常嚴重
家長很重視學生的課業問題
但是,所謂的課業..指的只是學測、基測會考的科目
許多教師、家長從來沒有站在小孩的立場上
試想....「孩子適合讀書嗎?還是需要培養他們擁有專長?」
本書提及,我們都只害怕小孩「輸在起跑點」
但是...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
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
學習,不是只有一開始的衝勁,
是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
如何培養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才是重要的
上週參加的「音樂資優教育研習」,
伍教授提到....
「一位音樂資優生,要有好的音感、節奏感以及熱忱,缺一不可」
記得國中數學老師說,「學習,就要向練琴一樣,不斷的重複練習」
可是,如何在重複的練習當中,還能擁有熱忱,
我想,這才是教師和家長需要幫助學生的部份,
讓他們能有耐力、堅持與熱忱,跑完與自己賽跑的人生馬拉松
另外,我很喜歡芬蘭的學制
因為...它提供了學生自我思考的學習路程
反觀台灣教育學制,目前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
許多學校為了招收學生,將門檻降低...
學生在升學時,往往不知道選擇哪條路
很多人,只是...「媽媽希望我讀...爸爸要我這樣選...」
但是,一不小心,就把小孩推進了死胡同
就選擇音樂科系而言,像是這幾年台灣興起「七年制音樂學校」
然而,當一個十幾歲年紀的孩子,選擇了父母希望他讀的音樂學校
可是,當他讀了幾年後發現,
他只是為了父母親而讀而想放棄學習音樂時,
他卻無法選擇去讀其他學校...因為,他太專注在音樂領域學習
其他學科卻已經跟其他人落差一大截了....
我相信,很多學生選擇大學科系時,也是常會碰上這樣的問題
而芬蘭教育學制,讓學生有更多思考未來的空間
一些機制,可以讓學生轉換跑道.....
這真的是值得我們仿效學習的
這本書裡面精采的部份還有很多
真的很推薦教育工作者、家長一起來閱讀
雖然,有很多教育方針並不是我們可以去改變的
但是,有一些想法,真的可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以下附上本書提供的「芬蘭教育理念」~
◎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
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卻可能因為基本理念和出發點不同,而產生了截然不同兩種結果:「快樂」與「痛苦」!看似既不嚴謹、又不嚴格,先不要求動作標準,而用體驗、鼓舞法的「玩樂」教學,卻能讓孩子們學得快樂自在!
◎不求躁進、不講形式、以「人本」為出發點
在芬蘭,每個孩子和你我身邊的孩子一樣,純真、青澀、懵懂,但在課堂上的他們,熱愛學習、喜歡發問,下課之後,喜愛閱讀、思考,在班級裡成績都一樣好,出了社會,仍一直保有主動學習的自發式熱情。
◎馬拉松教育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學習,不是只有一開始的衝勁,而是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
◎不做不公平的較勁
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裡去改進,考試的目的,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和成為數落他人落後、不長進的工具。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瞭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哪裡了,提供日後成長的基礎與學習能力進步的空間。
◎不凸顯資優學生
善加鼓勵、運用資質優異的學生來幫助一般或落後的學生,也使資優生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僅不會影響資優生的學習,反而有助於群體社會的平等發展。
◎多問「為什麼」
鼓勵孩子多問、多瞭解事物的所以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反覆訓練,更從不教導孩子們任何快速成功的訣竅。
◎讓孩子獨立自主
信任、尊重孩子,在教學中賦予孩童責任,讓他們有獨立發揮的空間。教育孩子能獨立思考,孩子自然能在不同地方與時間,展現出自我學習的能力,無止盡的自我發展。
◎老師都一樣的好,不用評比
「平等、品質、公平」是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人人都應賦予相同的機會,但從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上!以每個人不同的條件與情況去評估,讓老師自己找到生涯規劃的真諦,找到自我成長,對自我期許的鼓勵
◎教育不是大量製造!老師,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如何善待學生,怎樣教導才對學生最有益處,從來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自己的教學成果拿第一或搶第一。
◎量身訂做的教育
照顧弱勢,讓個別能力不足的新生代受到更多輔育,把立足點不平等所衍生的教育與社會不公平現象降到最低。關懷移民孩子,提供所有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受教機會與求知權利。將移民或弱勢社群,努力轉化為社會安定與發展的中堅力量一部分。
作者:陳之華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5日
作者部落格:北歐風情 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